新冠肺炎疫情对哈萨克斯坦科学素质发展的影响
来源:哈萨克斯坦国际科技合作中心 | 作者:拉扎提·库赛诺娃 | 更新时间:2020-12-31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每个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都建立了新的世界秩序。人们对生命的脆弱性、人类健康的价值和需要以及各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和机会有了明确的认识。
这一年的情况表明,科学素质水平的高低与医疗卫生程度的高低有关,不仅取决于各国政府的政策决定,当然也取决于从小学教育到大学教育的转变水平。
从这方面来讲,我想强调建立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这一倡议的重要性和及时性。
新挑战往往意味着新机遇。
自2020年3月起,哈萨克斯坦宣布全国封锁,所有教育机构都开始进行线上远程学习。这不仅是对国家经济的严峻考验,同时也改变了每一个哈萨克家庭的生活方式。由于学生不用去上园上学,一些家长也被迫远程线上办公。这同样也造成上班工时减少,甚至会导致企业倒闭。
整个教育系统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教育形式,重建教育组织的运作模式,及时对教师进行再培训,制定适应远程教育的新课程内容。通信系统改造后,小学生便有条件收看国家电视台的教育节目。这些事项的解决开始依赖于国家IT产业的信息化准备。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实行公立和私立教育,科技馆、少年宫归国家所有。国家继续教育组织和各种非营利组织都参与到儿童的科学和创造技能发展中去。
为了防止疫情期间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不仅学校,包括少年宫、科技馆在内负责科普工作的其他教育组织,也被迫转移到线上远程工作。
与公立学校的教师一样,校外组织的教师也配备了用于给小学生进行远程教学的电脑。多场关于如何使用远程线上教学工具及线上教学方法的培训研讨会举办,旨在确保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远程教学质量。
例如,根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教育和科学部共和国继续教育中心的信息,ZOOM平台上为校外教育的教师共举办了95次网络培训研讨会,涉及艺术和美学、社会和教育学(少年宫,校舍)、旅游和本土常识、生态和生物、科学和技术等领域。
作为校外教育组织活动的一部分,自疫情开始以来,共发布了62项小学生远程竞赛,其中48项竞赛已完成,共有3765人参加,1708名获奖者,其中6岁以下儿童139人,7-10岁儿童1172人,11-14岁儿童1961人,15-18岁青少年533人,1584名参与者来自农村,1657名参赛者使用国家(哈萨克)语言。
对2343名家长进行了“远程上课形式在校外教育中的效度”的社会学调查,结果表明,79.9%的家长对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的远程教育质量表示满意。
以下远程线上课程在受访者中最受欢迎:
智力和认知 - 46.9%;
艺术和美学 - 34%;
体育活动 - 27.6%;
科学技术 - 15.2%。
旅游业和本土常识 - 13.8%;
生态和生物学 - 6.9% 。
哈萨克斯坦在STEM领域运营的最大非营利组织之一是机器人协会“KazRobotix”,其分支机构在国内16个地区开展业务。
根据对从事科研项目“KazRoboProject”的教师水平进行的研究结果表示,从事学校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之间存在严重差距,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学校主要课程之外的竞赛——编程马拉松、meikatons、科学项目竞赛(哈萨克斯坦本地赛事和国际赛事)。
在哈萨克斯坦“美国活动区”的支持下,为计算机科学家和机器人技术等校外教育组织的教师举办了一个培训班,主题是 “STEM项目指导:学校教师强化培训”。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立法规定,年满14岁的公民被认定为是享有知识产权的作者(包括科学领域和发明领域)。
在这方面,哈萨克斯坦国际科学合作中心(我是该中心的负责人)为了推进科学素质和科学普及,为这门课程的教师进行了保障儿童知识产权的培训。这项工作是不断进行的,目的是鼓励和发展教师和儿童本身的科学技能。
我们在这方面有了首次成功的经验。因此,在2019年,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两名学龄儿童成为国际儿童科学项目竞赛“CASTIC-2019”(中国澳门)的银牌得主。在参加了一次国际竞赛后,这两个项目都申请了专利。目前,他们两人都是哈萨克斯坦最年轻的专利持有者,仅16岁。
知识产权是影响学龄儿童科学发展的一个因素,体现了学校提供的知识质量以及社会科学素质的水平。
同时,应当认识到,此次疫情隔离防控暴露出哈萨克斯坦农村地区信息技术设备和高质量互联网络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公民计算机知识素养水平的不均衡。
由于缺乏条件上网,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包括老师,受到的教育质量并不平等,而他们的科学素质水平直接取决于此。
例如,在隔离期间组织的机器人竞赛中,来自农村地区的孩子没有条件上网,或者没有条件使用学校的电脑。由于缺乏互联网访问条件,他们完成竞争性科学任务的能力受限。我们理解,互联网的速度和质量会影响一个科学项目的论证和辩护能力,也影响评委的评价,因此,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结果的成功与否。
2020年11月24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举办的第四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圆满结束。来自哈萨克斯坦不同城市的7名学生和3名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
第四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网络平台允许参与者通过虚拟参观的方式,游览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科技馆和科学中心、交流民族文化传统、接受在线培训和开展科学项目。
这次活动的组织程度得到了高度赞赏,众所周知,现代数字化技术是传播科学素质和加强科学界互动的重要工具。
这是一次有趣的经历,展现了生活在哈萨克斯坦不同地区学生的课程准备情况,但他们的STEM技能水平几乎相同。尽管在某个需合作完成的科学项目上采取远程操作,但这些青少年表现出了很高的协作能力,并成功地完成了创建科学项目的在线任务。如此成功的经历不仅鼓舞着孩子们,也鼓舞着他们的老师。
同时,哈萨克斯坦教师需要加强科学素质的培训,优势学校STEM项目团队领导者的基本商业思维培训,以及知识传播的培训。应当指出,从事开发青少年科学和技术潜力的主要教师群体是出于人道主义,他们在主要工作之外的空闲时间开展活动,没有报酬。
一些夏令营组织、到大学参观访问、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室、会见科学家(当然还有在科学领域取得成功的女性科学家),以上这些形式都可以非常有效地传播科学知识。
今年,阿克套市“里海海豹保护志愿生态营”试点项目启动。该项目的目的是向青少年传授有关里海海豹及其栖息地特征的生态学知识,并让这些知识在他们同龄人中传播开来(普及生态学知识)。
里海海豹(Pusa caspica)是一种地方性海豹(未在世界其他地方发现),是地球上最小的海豹,也是里海海洋哺乳动物的唯一代表。由于里海海豹濒临灭绝,根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一个月前的决定,它被列入哈萨克斯坦红皮书。
在志愿生态营的框架下,孩子们熟悉了里海海豹救助康复中心的工作,研究了里海海豹栖息地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为志愿营制作了标识,并向小学生开展了讲座活动。
这种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经历使儿童和青少年能够更好地了解环境灾害,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研究,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物种。
想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构建科学素养提供基础设施支持,需要通识教育学校与专业科学界的协调努力,不仅仅是与公共部门的代表协调努力,同时也与非营利组织合作,这些组织有助于在通识教育学校的层面上制定专门的科学素养灌输计划。
毫无疑问,在这方面,建议成立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已然是十分重要的,成立的原则应传达给所有相关方,包括我们各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