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组织背景
为进一步搭建公众科学素质建设国际交流平台和全球合作机制,打造民间科技人文交流主渠道,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科协2018年以来深入推进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行动,创立并连续举办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与全球20多个国家的代表性科技组织共同筹建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
2018年,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举办,38个国家的58个国别科技组织、机构和23个国际组织派出负责人或代表与会。习近平总书向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致贺信,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科学普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科学文化素质。中国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科普交流,分享增强人民科学素质的经验做法,以推动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繁荣世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出席大会宣读贺信、发表讲话并接见参会代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发来贺信,赞赏“科学素质打开了人类进步的大门”,提出“在努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不仅要善用科学,更要提高科学素质。”大会发布了《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北京宣言》,呼吁相关机构携起手来,强化有效的组织机制安排,密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2019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设立圆桌会议,18个国家的19个国别科技组织代表经过平等协商和充分讨论,原则通过《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章程》,签署了《圆桌会议合作备忘录》,形成推进成立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的“北京行动路线图”,2020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期间,中国科协与18家科技组织正式成立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筹备委员会。2021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筹委会发布了《公众科学素质测评指标框架》,为拓展国际科普合作交流奠定良好基础。
二、组织宗旨
在最广义的范围内促进科技与社会良性互动。科学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力度渗透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社会日益成为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科技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同时,也蕴含着不可忽视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应当严格遵循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确保公众充分理解和广泛参与科学,实现科技的全部价值,增进人类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理解使命与责任。科学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国家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也是增进人类理解包容、理性平和的思想基础。科学素质不仅包括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掌握,更体现对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尊崇。提升科学素质,关乎个人前途、国家命运,赋予人类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繁荣世界的智慧与能力。
共同弥合科学素质鸿沟。全球公众科学素质不平衡的问题还很突出,国际科学素质领域交流合作机制尚不健全,世界各国人民期待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共同繁荣发展。各国应大力开展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消除科学知识分享的壁垒,缩小知识鸿沟和发展鸿沟,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坚持不懈促进普惠公平。各国应重视不同地域、各种群体科学素质提升,让广大公众普遍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应当尽最大努力保护和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帮助最贫困的群体缩小科学素质差距,以获得摆脱贫穷的希望与机会;让女性充分享有科学素质提升带来的尊严。
三、业务范围
围绕“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战略目标,搭建并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共同行动和项目。具体业务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鼓励和促进更多的国家、组织、机构和专家致力于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工作,与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其他国际间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进行合作,推动联合国设立议题,专门沟通和研究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工作。
二是搭建公众科学素质建设国际交流平台,定期举办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运营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网站,推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相关的政策和信息沟通、学术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分享。
三是开展双边、多边科学传播交流合作。重点围绕青少年科技教育、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与研究、科技场馆科技教育、应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等主题和领域,开展竞赛、培训、学术交流等一系列国际合作与交流。
四是表彰奖励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中做出突出贡献、发挥引领作用的组织机构和专家,激发政府人员、科学家、媒体工作者参与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的激情和活力。